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

链接地址:

http://cret.cnu.edu.cn/

机构简介:

 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始建于1954年的地理专业,1957年建立地理系,2001年7月正式更名为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。 学院现有在编教师86人,有特聘教授4人;博士生导师20人、硕士生导师65人、正副教授50人。其中,团队成员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俄罗斯工程院院士、 UNESCO Chair and Co-chair in Hydroinformatics for Ecohydrology、“***”、“***计划”,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,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;有11位青年教师入选北京“海聚工程”、新世纪***万人才工程、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和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等;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,北京市创新团队1个;多位教授在UNESCO、欧洲空间局ESA、国际水协会、国家减灾委等国内外重要的学术组织及科学计划中担任专家。

  学院设有地理系、旅游系、地理信息系、遥感科学与技术系和环境系。2007年, “地理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”入选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;2008年,地理信息系统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,地理信息系统入选国家特色专业,地理学教学团队入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;“地理学实验教学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”获2008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、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。2013年“地理信息科学”专业入选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。

  建有7个地学类重点实验室、工程中心 ——“教育部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重点实验室”(2003)、“教育部空间信息技术应用工程研究中心”(2007)、“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-环境生态过程分中心”(2005)、“北京市资源环境与GIS重点实验室”(2001)、“灾害评估与风险防范民政部重点实验室”(2009)、城市环境过程和数字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”(2010)和水资源安全北京实验室(2014)。围绕刘先林院士在3S技术领域的核心优势,在“三维空间信息获取、处理与表达”、“城市环境过程立体监测与数字模拟”、“区域环境演化和生态环境调控”、“区域协调发展”等方面形成特色。

  近五年来,主持和参加国家863项目、973项目、科技支撑项目10余项,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项,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0余项。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,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、二等奖2项、三等奖4项。在2008年 5?12汶川大地震救灾应急工作中,出色完成国家减灾中心、国家遥感中心交付的遥感灾情监测任务,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“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”光荣称号。

  国际合作方面,与UNESCO、ESA、美国USGS、俄罗斯工程院等紧密合作。 2005年以来,主持中国科技部与ESA在遥感领域的最大合作项目 ——“龙计划”的课题,承办ESA与科技部的“陆地遥感培训”;2009年,ImageInfo被UNESCO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与管理部选用,做为其开展全球水资源科学管理和教育培训平台软件;2013年以来,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、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、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学院合作,开展本科生“2+2”、 “3+2”联合培养;与荷兰特文特大学ITC学院(地理信息科学与地球观测学院)合作,开展研究生“1+1+1”联合培养;目前,已有14名本科生、研究生参加国内外联合培养项目。